附近200米约爱电话-大学生空降平台,100元过夜电话联系有电话,400元3个小时快餐

首 页 | 领导活动 | 文明创建 | 乡风文明 | 港城好人 | 文明实践 | 未成年人教育 | 文明巡礼 | 视频之窗 | 双争进行时
主题活动 | 高层动态 | 文明长廊 | 文明播报 | 他山之石 | 宣传信息 | 我们的节日 | 图说文明 | 原创评论 | 公示公告
主题活动 more...
42b7c7b4bd6f704d0e98049b4941955.png
d7d9941f81fd14f27d28c2cd9e8adef.png
6f5edd72f9e7e39ec8c21be730ebcc2.jpg
5c2d0b705c88dafef4f7aeac0f5cebb.png
49b301b3a9390562e962b59c3f62644.png
db8cd5c8b2350d053884c30e0c2ed21.png
48c87a1ff43be31226d7d6cb19cff37.png
中国文明网首页 > 双争进行时  
打造“绿色银行” 带动乡亲致富
发表时间:2024-12-23   来源:秦皇岛文明网

  时建华是卢龙县陈官屯镇常各庄村党支部书记。多年来,他立足本村栽植果树的实际,从品种改良到销路拓展,从精细管理到多元发展,带领乡亲们书写从传统种植到产业兴旺的发展故事,让这片土地上的果林成为乡村振兴最美的风景。
  在常各庄村的苹果园里,乡亲们时?;峥吹绞苯ɑβ档纳碛?。他时而弯腰查看苹果树的生长状况,时而踮脚察看果实品质,还不停地向乡亲们传授果树管理技术。在常各庄村,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果林,那是时建华与乡亲们心血的结晶。在他的带动下,这大片果林成了村民眼里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  常各庄村种植苹果已有30多年的历史,全村近70%的人以种植苹果树谋生。但是,近年来种植品种单一、管理粗放等问题逐渐凸显,村民收入也受到影响。为了紧跟市场,时建华带领村干部深入果品市场调研,淘汰产量低、品质差的老品种,引进市场上紧俏的新品种。这对习惯了传统种植方式的村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。为此,时建华经常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里开展技术培训,帮助村民尽快掌握新的种植管理方法。
  经过不懈努力,新的苹果品种终于在常各庄村扎下了根?!跋缜酌欠浅B?,种苹果树比种大田作物强多了,一亩地苹果收获果品七八千斤左右,能收入1万多块钱。”常各庄村村民宋玉珍高兴地告诉记者??醋糯迕衩枪钠鹄吹那?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果树。然而,随着苹果产量逐年攀升,进一步打开销路成为时建华和村民们的心头大事。“前期,苹果的销路不太好,有时候会滞销。我想开货站吸引客商,把大伙儿的苹果销出去。现在每年都有固定的客商到咱们这儿来收货。最少一天也能卖出两三万斤,多的时候一天卖10多万斤、20多万斤都正常,每家的苹果都能卖得出去,大伙儿都有一个好收成了?!笔苯ɑ怠?/font>
  目前,全村有2000多亩苹果树,管理上一点不含糊。从灌溉施肥到修剪防虫,每一个环节,时建华都按时叮嘱村民严格遵循科学方法进行。有了时建华这个“保质员”,常各庄村产出的苹果品质极佳,畅销北京、天津、山西等全国各地。为了让村民的收入更上一个台阶,爱“折腾”的时建华还号召大家适当栽植梨树、油桃树等果木。为了购买优良品种树苗,他带领村民们多次到昌黎、遵化等地考察,买了树苗先在自家田地试种,成功后再推广给村民。在时建华的努力下,常各庄果树专业村的名气越来越大,村民也在果树种植中尝到了甜头,还带动了千余人就业和周边各村发展。附近的伦家洼、张家沟、小刘庄等村已形成集中连片的林果产区。新鲜的果品承载着果农们的希望和梦想。
  “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引进新的品种,让乡亲们不愁种不愁销不愁收,生活越过越好,收入越来越高。”时建华说。(秦皇岛日报 记者陈引玉 通讯员张丽美)
 
责任编辑:蔡 玲玲
文明秦皇岛在线版权所有
(浏览本网主页,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*76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