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交一航局五公司的宋学楚,是一名路面施工技术员。前些日子,他收到了去往厦门参与厦金大桥建设的调令,从旱地修路转行水上架桥,小宋正式开启了他的“跨界”之路。
五公司负责厦金大桥(厦门段)全线墩台预制工作,桥梁墩台将在预制厂内完成预制后,经由海上运输至现场安装。宋学楚这次要作为先遣部队,负责占地面积18.3万平方米的预制厂建设,其中,占据预制厂一半面积的轨道梁生产区是生产、储存和移运墩台构件的重要地点,也是他能否“跨界”成功的关键。
“从前是和沥青、水泥稳定层打交道,这回是和钢筋、模板、混凝土做朋友,挑战不小。但只要认真,我一定能完成任务。”宋学楚对这次“跨界”十分期待。
初到预制厂,为了快速适应新的环境,熟悉工作流程,宋学楚每天都会翻阅厚厚的专业手册和各方资料,根据厂区建设的实际需求,熟悉钢筋、模板、混凝土的型号、用途和特点,不断进行选择和配比,在心里慢慢地勾画出建设方案的雏形。
建设方案不能闭门造车,他成了项目总工和生产经理办公室的“??汀?。宋学楚总拿着他的笔记本,向前辈吸收智慧和经验,写下要点与注意事项,并反复绘制、模拟搭建过程,力求生产区搭建准备工作万无一失。
为了建设顺利推进,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必不可少。墩台构件最大重达4200吨,一定要严控生产质量和精度,确保墩台移运的安全与稳定是宋学楚的目标,也是他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。钢筋、模板、混凝土三种原材料关系着精度和质量,学楚对这三位“朋友”也顺着“秉性”,认真呵护。
钢筋作为轨道梁的骨架承受着各种应力,是确保轨道梁不会因为外力发生断裂和过度变形的关键,宋学楚会对钢筋“抗压”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;在完成钢筋的配型后,他又会严格监督每一道工序,确保加工后的钢筋尺寸精准、主筋套筒安装紧密可靠等;考虑到模板是轨道梁成型的关键,他精进了模板的安装、拆卸和维护技术,“模板一定要定期检查和清理养护,认真对待,以保证轨道梁的尺寸精度,对不符合要求的模板进行返工及处理。”他总是对施工人员强调着;混凝土浇筑会受温度影响,宋学楚对混凝土更是用心,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,他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浇筑温度,采取有效温控措施,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,确保浇筑完成后的强度和耐久性达到最优,以长期承载墩台巨大重量……他像是一位严选官,一丝不苟细细打磨,不断优化改进技术方案,力求让工程质量达到最高。
面对紧张的工期,只有各环节紧密有序地推动,才能跑出速度。宋学楚将路面工作经验复刻在新领域,一遍遍梳理现场情况,反复进行工程量核算,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施工资源分配,一张又一张零号清单和全要素资源配置表从他手中诞生,预制厂建设的各个环节有序推进。
经过120多天的努力,白色的拌和站、红色的龙门吊、蓝色的钢筋加工厂棚相继矗立在预制厂中,布局合理,井然有序,即将为首件墩台预制效力。宋学楚在这里洒下的汗水,也让他的“跨界”之路,变为了一条成长之路。(秦皇岛晚报 记者王鸽 通讯员 钟艺文 许淳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