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海港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、独特的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农业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、发展休闲农业、推动产业融合,带动村民致富,赋能乡村振兴。
“一村一品” 打造农业“精品村”
10月,海港区驻操营镇九门口村苹果进入成熟采摘期,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。在村民李世红家的果园里,成片的苹果树枝繁叶茂,红艳硕大的苹果挂满枝头。李世红告诉记者,今年她家的苹果又获得了丰收?!拔颐羌矣惺嗄兜兀至?00多棵苹果树,主要有黄香蕉、红富士,今年的产量特别好,价钱也挺好,比去年翻了一番,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。下个月我儿子结婚,准备给他买辆小汽车?!崩钍篮旄咝说厮怠>琶趴诖逡劳卸捞氐牡乩砘肪秤攀?,把苹果产业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,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3600多亩,产量300多万公斤。
每年夏季,石门寨镇沙河寨村的西瓜抢先上市,远近闻名。目前,村里有10余户农户种植西瓜,其中,最大的瓜田占地50余亩?!吧澈诱林屎?,水源充足,所产的西瓜深受市场青睐,销路非常好。我们积极帮助瓜农流转土地,现在全村有近100亩西瓜,年产值150万元,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?!鄙澈诱宕逯魅胃呷收怠?/font>
大道岭的板栗、大深港的樱桃、九门口的苹果、蟠桃峪的桃、南峪的花椒……近年来,海港区因地制宜,通过引进新品种、创新管理模式、加强科技培训等方式,大量培育、种植优良品种,着力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实现村村有特色、村村能致富。
休闲农业 串起致富“金链条”
走进石门寨镇房庄村,只见远处高山层峦叠嶂,近处街道干净整洁,一座座古朴的民居错落有致,清幽恬淡、风景如画。夏季高山漂流、河谷漂流,冬季滑冰滑雪等游玩项目迎来一批批游客,村里一家挨着一家的“农家乐”升起袅袅炊烟。
在房庄村“老君顶”采摘园,一年四季均可采摘。采摘园占地100余亩,种植苹果、梨、大枣、核桃、栗子和各种蔬菜,通过“农业+旅游”的发展模式年收入可达百万元。
每年8月至10月,驻操营镇花厂峪村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80余亩的软枣猕猴桃进入成熟期,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游玩。游客们不仅可以采摘,还可以垂钓、吃农家饭、住宿、露营,种植基地负责人郝建友说:“如今,种植基地每年吸引游客3万余人,收入可达250余万元?!?/font>
海港区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,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,擦亮了“傍水崖”“老君顶”“天女小镇”“圆明山”等一批休闲农业名片,打造了春赏花休闲农业线路(石门寨蟠桃峪村-老君顶景区)、环长城夏日休闲游线路(九门口景区-板厂峪景区-天女小镇)等多条精品线路,初步形成了以北部山区和长城沿线旅游为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带?! ?/font>
产业融合 开启发展“新模式”
10月,北港镇小旺庄村的红豆杉正值采摘期,58岁的王玉芬每天都来到红豆杉林走一走,看看自家的红豆杉林长势情况,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当看到一颗颗颜色鲜艳的红豆挂满枝头,心里充满了喜悦。小旺庄村种植了5万余株红豆杉,年产红豆5000余斤,这些红豆被制作成红豆干果、红豆杉酒、酵素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王玉芬介绍道:“红豆富含钙、磷、铁、抗衰老花青素及多种维生素,可排毒健体、美容养颜?!?/font>
像红豆杉这样的特色产业,海港区还有不少。其中,“木兰之鲜”桲椤叶饼、野菜团子、杂粮窝头销往全国各地,丰富了人们的餐桌,年销量1000余吨;“海东青”熟制真空蛤、即食华子菇、海鲜酱汤大量出口韩国、日本,年加工海水贝类产品1000余吨,食用菌类产品300余吨,深海产品加工1000余吨;“老君顶”杏仁油是利用漫山遍野的野生杏仁制作而成,如今在网上热销,深受消费者喜爱……
近年来,海港区加速产业融合步伐,打好农产品深加工这张牌,鼓励企业在产品品牌推广、经营渠道拓展、科学技术创新上不断探索,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,开启了农业发展“新模式”和产业升级“加速器”。(秦皇岛日报 通讯员唐河滨 陈雪 曹建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