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秦皇岛日报》报道,北戴河区深入发动干部群众,从乡村振兴一线到社区服务前沿,从文旅服务窗口到基层治理岗位,广泛开展“身边好人”寻访活动。这种做法多有裨益,推广开来颇有必要。
能够更多地发现“好人”,这是直观的佳效。北戴河区现有2500余名先进典型、道德模范,塑造这一“群星璀璨”的“美德图景”的途径,其至关重要的一脉就是寻访活动。
开展寻访活动,大量发现“好人”,可以带来利好的连锁效应。
第一个利好是,能够转变对社会的认知。通过开展寻访活动,大量的“好人”相继亮相于眼前,“好人”的方阵无言似有言,客观地告诉受众“好人”并非寥若晨星,而是灿如繁星,有利于纠正“谁都个人顾个人”“雷锋没有常驻户口”等偏见,进而变心情灰暗、情绪消极为多些阳光、增强信心。
第二个利好是,能够激励“好人”们持续做好事。默默无闻、低调做人,视做好事为“应该”,尽管是很多“好人”的美德,但社会不应埋没他们,更要防止他们既“出力”又“受伤”。寻访“好人”,大力表彰,是对他们的认可、尊重与崇敬。如此崇尚“好人”、礼遇模范,有利于使“好人”感受温暖,激发和增强他们的光荣感,大可转化为持续做好事的内驱力。
第三个利好是,能够促进更多的人学“好人”做好事。开展寻访活动,树立先进典型,能够生成“拨亮一盏灯,照亮一大片”的“酵母”效应。譬如,北戴河区的“雷锋爷爷”薛福利创办“家庭党?!焙?,吸引了8600名党员和群众的参与;坚持“无监控,无高价,无假货”的诚信经营店主侯丽波,带动了42家商户组成了“诚信联盟”。桩桩事例足以表明,寻访“好人”弘扬先进,堪称“让道德星火照亮各个角落”的有效举措。
欲让寻访“好人”的活动见实效,不妨抓好两个环节:其一,可以对热衷参与寻访活动的人、特别是对寻访到“好人”者予以表彰奖励,以便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。其二,对寻访出来的“好人”予以表彰,努力营造“榜样如矩,向光而行”的浓郁氛围。(秦皇岛日报 王绍和)